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江苏大学2019年校第四届“感动江大”人物郭龙建老师事迹介绍

编辑:周存君 时间:2019-12-23 访问次数:

不求巨匠之名 只为匠人之心

——记 “感动江大” 人物管理学院郭龙建教授

张瑞鑫,韦博英语南方大区副总经理;

周尚飞,江苏恺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正军,南京腾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牛瑞东,镇江市红包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军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

……

这些“牛人”,都是我校杰出校友,在校期间都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是经过创新创业大赛洗礼,都是“创青春”大赛“总教头”郭龙建的弟子。时隔多年,每每提起母校,最令他们感念的人还是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引领他们走上创新创业之路的郭老师。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30余载,郭龙建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潜心育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受到师生的普遍尊敬和赞誉。


“创青春”有不解之缘的“总教头”

1999年,工商管理学院96级的汤科等三位同学站在郭龙建面前,希望他能成为他们参加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老师。这对于当时的郭龙建来说,创业计划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此毫无头绪,完全可以一拒了之。“作为老师,不能辜负学生对我的信任和期待,也绝不能容忍他们的梦想还未尝试就在我这里遭遇挫败。” 按照自己的理解,郭龙建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创业计划的框架,那次参赛获得一个优秀奖和两个鼓励奖。

虽然算不上出师大捷,但这样的结果的确给了他和学生以鼓舞,也使郭龙建从中寻找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契合点,发现了“为学校争光、陪伴学生成长”的一个平台。从那时起,在课堂教学之外,郭龙建投入时间最长、精力最多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如今20年过去了,他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之路上辛勤跋涉,一路汗水一路歌,其中的酸甜苦辣和欣喜,都在他朴素的笑谈中和学生的感动收获中化作最珍贵的回忆和精神力量

2000年,以营销1998级陆海生为队长的团队意外冲进了江苏省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决赛,情急之下,学校临时“指派”郭龙建为指导老师。在去南京的车上,“指导”才算正式开始。一路上,郭龙建开始为大家梳理思路,从市场机遇到初创运营,如何将整本商业计划书提炼出最吸引人的十分钟陈述,他带着学生斟酌再斟酌。到南京后,因为没有电脑,他直接带学生进了网吧,六七个人围着一台电脑,工作了整整一夜。来不及合眼,第二天,他利用仅有的半天时间训练学生做答辩演练,最终项目获得了省赛银奖、国赛铜奖。事情过去十几年,对于这样忙碌付出已成常态的郭龙建来说,早已忘记,可陆海生至今提起此事还感动不已:“郭老师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奖项,更是一种对工作敬畏的精神。”

       2001年,我校举办首届“星光杯”创业计划竞赛,并为次年的省赛和国赛做准备,学校的创业计划竞赛开始进入正规集团作战的阶段,指导教师也由单打独斗转为团队协作,郭龙建成为唯一一个每赛必上的主要指导老师。指导创业大赛是非常枯燥细致而烦琐的事,从校级“星光杯”选拔赛到省赛再到国赛结束,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从计划文本、制作PPT、演示文稿、站位站姿、服装搭配、演讲风格等,每一个环节都需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2002年,“高压静电喷雾车创业计划”成功杀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圈,这是我校在这项赛事上首次进入国赛赛场。从作品选题、构架、撰写等过程,事无巨细,郭龙建事必躬亲,特别是在后续准备10月份的国赛中,他利用暑假时间就开始逐页逐字地“啃”作品,从技术、市场、策划到财务,将其中所有不足之处一一罗列,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咨询相关学校专家教授,拜访企业、风投公司,尽最大努力让作品能够“顶天立地”。9月份参赛队伍聚齐后,他逐一跟团队沟通、解释、修改、完善,提升作品质量,也提升参赛队员的底气。同时他还精心罗列出来100多道常见问题解答,为参赛队员准备了一个应对答辩的小册子。同为指导团成员的财经学院徐文学老师说:“每次比赛只要郭老师在场我心里就很踏实,因为他对大赛从开始准备到现场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和他搭档,郭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校荣誉感始终令我感动。”电子商务系主任熊强说:“养儿方知父母苦,如今我做了指导教练,才真正体会到郭老师20年付出的不易和伟大。”

校赛、省赛到国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一场艰辛与惊喜并存、汗水与成长共在的马拉松,而在这场跑道边笃定指挥、加油鼓劲的郭龙建给了这场旅程不一样的风景和精彩。

管理工程2011级研究生董文波说,在指导我们“大创”时,郭老师常说“要抓住客户关注的重点、要突出自身产品的亮点、要细化市场的切入点”,一遍遍的教导,一次次的完善,郭老师将讲台上的知识点充分融合至创业案例,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郭老师陪着“绿创”团队加班改计划、对问答。“那时的我们有畏难情绪,一度想放弃,但自从有了郭老师指导和鼓励,我们总能拨开云雾见日出。虽然早已离校,但郭老师给予的那段难忘经历一直在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已经创业的马正军谈到了大赛经历带给他的收获:“与郭老师通过大赛相识九年时间,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漫长的参赛过程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每次大赛重复性的备赛过程有些枯燥,老师对此持之以恒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关怀,是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我们参赛可能就是一两届,但是老师指导大赛可能就是十几届的反复指导,他的动力从何而来?长久的相处和深入的交流让我从老师身上看到了责任心,是老师让我明白了坚持和责任

“郭老师对‘创青春’很有感情,有时达到了痴情的地步。”校团委副书记潘金彪回忆到。2018年,“创青春”国赛期间,郭老师因为公务要去湖南开会,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参赛的学生。五天的赛事,郭老师奔波于镇江、长沙、杭州三地。在奔波的路程上,一直打电话、发信息询问答辩场地、学生状态,并叮嘱学生要沉着自信,会议一结束,他立即赶到了杭州。“和郭老师相处,能感受到师者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

1999年到2018年,连续20年,郭龙建指导学生参加了全部共10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省赛(2014年改为“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34个奖项;参加了11届“挑战杯”国赛,获得23个奖项,更创造了连续四届双金奖的辉煌时刻2016年和2017年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

校学工处处长杨道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指导学生做“大创”是一项非常枯燥繁重的工作,竞赛每两年一次,从学校比赛开始走到国赛,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一届要历时一年半,每届指导学生训练不下200次,一次指导最少要半天时间,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要全身心投入,除了这项工作,还有本职工作。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报酬、没名分、没考核、没工作量,全凭良心干活。一个人做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还可以理解,20年,就连校团委书记都换了六任了,可郭老师却坚持下来了。甚至在他创造了连续四届双金奖的好成绩时,有人劝他趁功成名就“见好就收”也没打动他。他是学校唯一一名“大创”从首届连续做到现在的指导教师,他的坚持来源于他对学校的爱,更来源于对学生的爱

组织并没有忘记郭龙建的付出,从2008年至2018年郭龙建分别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等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和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被学校聘为首个教学型资格教授。

接地气的教学方式

1986年走上讲台,郭龙建从事教学工作已有33载。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做过班主任,担任过学业导师,还当过15年市场营销系系主任。曾讲授过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商业心理学等课程,如今担任本科生课程“市场调查学”的主讲。

多年来,郭龙建一直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教师的荣誉感坚持教书育人,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毕生奉献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他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教学,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市场营销系主任李文元曾是郭龙建的学生,是郭龙建教学的受益者和欣赏者。“郭老师主讲的‘市场调查学’课程是学校精品课程,在授课时他特别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从以往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延伸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亲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培养,使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的领悟外,在操作流程、计划制订、资料搜集、编制预算、文本制作、演讲表达、活动组织、人际协调等能力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课堂气氛参与度高,深受学生欢迎。”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学生给他的评分全部是“优秀”

市场调查学是一门实战性强的营销专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郭龙建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早在2001年就一改原来只在课堂上讲授这门课理论和方法的授课模式,而要求学生按照工作内容分工自由分组,主动到市场上发现商家需求,并通过洽谈争取商家提供的调研经费,作为商家制定营销决策的参考依据,最终要以成果报告会的形式开展调研报告分享。当时有个别学生想在小组内浑水摸鱼,都被他制止。郭龙建的用意是“要看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是否用上学到的营销理论和调研方法、个人的工作内容能否获得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同、调研报告是否能获得赞助商家的认可。”当年上过这门课,现在学校供职的杨宗康说,郭老师当时在成果报告会上,通过理论方法、团队协作和客户认可三方面衡量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在完成报告会后收益甚多。在管理学院,无论毕业或在读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市场调查学这门“网红”课。在几次校友返校活动中,大家还谈到这个很接地气的教学模式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郭龙建的课堂上,还会看到校友的身影。他利用学生资源,征集课堂讲师团,邀请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营销校友利用返校的机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讲座,让在校生了解学长在做什么、未来自己可以做什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学习。王婷是2014级本科生,现在我校读研,她说:“大学期间读市场营销专业是调剂过来的,一直对这个专业没‘好感’,本想转专业,仿佛老师能猜透我心思似的,第一节课就请来在企业就职的师兄给我们上课,学长们的敬业精神和成功事例打动了我,可以说这堂塑造观念、坚定信心的课当时就让我动摇了,再加上后来从郭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市场营销学的魅力,更加坚定了我在市场营销做一番事业的决心。”

每年暑期,是郭龙建最忙碌的日子,除了做创业竞赛指导外,他还需要做大量的课程前期准备工作。教学中用到的材料、课程的要求、学期的安排以及与此有关的书籍和他与企业交流之后精选出来的案例等提前分享到云班课里,让学生在假期中就进入角色。每年的市场调查报告会,由学生报告、企业资助、教授点评,是对教学成果最实在的检验。这种结合专业特色接地气的教学法,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还能在实践中大显身手。

“实践→案例→实践→课堂→实践”,这是管理学院年轻教师王艳在郭龙建的传帮带过程中总结出来郭老师良性循环的课堂特色。寒暑假,郭龙建都会挤出时间深入企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和案例,再加上他认为对教学有帮助的书籍和视频一起发到系群里,与其他老师分享。多年来,湖北东风集团、河南一拖集团、内蒙古电力集团、江苏省监狱管理局、镇江市国税局、工商银行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都有他的足迹。“上郭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样的知识他会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每次都准备了许多时事的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而又饱满,我们简直是望尘莫及,希望能像他一样,把课上得精彩又接地气。”

郭老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特别是对办公软件、电子设备,总是走在最前沿。本科时代,郭老师就把他娴熟地运用激光笔、笔记本、投影仪和制作新颖别致的PPT课件的技巧传授给我们。从他这学到的实用技术,让我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工作时,无缝进入工作角色,令前辈、同事刮目相看。”营销2007级本科生许忠新至今提起郭龙建实在的教学法还记忆犹新。

管理学院学生的主要去向是企业,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运营思路,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郭龙建坦言,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在寻找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契合点。

由于工作突出,郭龙建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师德标兵、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得江苏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师德标兵和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离学生最近的老师

位于三江楼1404的营销系教研室,整面有历史感的照片墙总会吸引来人的目光。这满墙的照片,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照和返校时的留影。30多年过去了,学生每次活动的点点滴滴,郭龙建都用照片记录着、保存着,而且能清楚地回忆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每年校友返校,郭龙建都会把他的“法宝”拿出来“炫耀”。不仅如此,郭龙建还按地域按行业组建了“龙门俱乐部”QQ群、微信群,里面1200多人都是曾和他朝夕相处的学生。郭龙建被学生称为“百事通”,每当学生有想了解的各种信息在群里咨询或需要帮助时,他总会耐心回复、有求必应。“他们是我的学生,工作顺不顺利,生活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容易了解他们的状况,尽其所能提供帮助,同学们也可以互相帮助,同时让其对母校有一种归属感。”郭龙建道出了设立照片墙的初衷。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只要成为郭龙建的学生,他会一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陈峰是2000级营销系的学生,现在管理学院做教师,她时常会提起郭龙建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恩师。大学毕业时,因是独女远离父母,家人一再要求她回到父母身边,可当时她已被保送为我校研究生。在两难抉择之际,郭龙建伸出了援手,看到了陈峰身上的潜力,希望她能继续深造。在陈峰和父母的商讨中,郭龙建在QQ上从晚10点敲字回答陈峰的问题,一直聊到凌晨三点。“多年后,我也做了老师,到现在我都不能确定自己能否陪一个学生聊5个小时。”陈峰说:“郭老师没架子,亲和力很强,感觉一直离学生很近,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同事,和他相处你会感觉很nice。”毕业这么多年,同学之间有的都不一定有联系,但所有人都与郭老师有联系。

提起郭龙建对学生的好,原为营销1999级本科生,现是市场营销系教师的张莹说,在郭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关键要对症下药。记得同班有个姓杨的同学,上课一直坐在最后一排不认真听讲,郭老师注意到他沟通能力很强,就从实践教学入手,单独与其交流,一边耐心讲解,一边与他探讨人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让这名不爱上课的学生变成上课最积极的学生。至今这名同学在营销岗位上干得很出色,提起当年之事,一再感谢郭老师的不弃之恩,是郭老师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他,使他找到了人生目标。

郭龙建和学生的距离还体现在从创业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成为学生创业发展的人生导师。因为参加创业计划竞赛而迷恋创业的马正军,以“致力于水泵节能”的参赛作品获得大赛金奖,并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成立公司,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却多次碰壁。困惑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恩师郭龙建 “求救”。“记得来校找老师时,我俩依然在后街的小饭馆吃完饭后,蹲在路边一直聊到晚10点才分开。”经过郭龙建“诊断”指导,公司从改变客户定位入手,很快解决了公司的生存危机,如今公司业务也成功拓展到全国范围。马正军说,每当遇到困难时,想起老师的支持和期许,就会坚持下来;每次想起母校就会因郭老师的存在而感到有归属感。“郭老师会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尽管公司规模不大,我也邀请郭老师对公司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他从没拒绝过。”“不管毕业多久,郭老师会关心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同学们都说老师对学生提供的是‘终身保修’的服务。”

郭龙建和学生的感情,在学生中是有“统一认证”的。周尚飞说,毕业之后,一直从事自主创业,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都伴随着恩师当年的教导教诲,一直保持着联系。“郭老师多次关心询问,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他从来不给我表达谢意的机会,他没有忘记任何一个弟子,关心着所有人,而他自己的朴素、勤俭和亲和力从未改变。”他感叹到,学生有心会记得老师,老师有心,能记得这么多年教过的学生,实属不易。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和许多人晒鲜花秀照片不一样,郭龙建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有学生才有老师,学生给了教师职业的意义!是桃李自会芬芳,学生给了教师幸福的体验!能成才必为栋梁,学生给了教师天下有我的至尊感受!教师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节日!”话里透着学生在他心里的中心位置和学生带给他的职业自豪感,这也许就是学生喜爱他的原因。

“几十年来,郭老师不求巨匠之名,只为匠人之心,他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问和知识,岁月积淀的豁达和人品的滋养是给予学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最好守护!”曾参加“挑战杯”师从郭龙建,现为能动学院院长的王军锋说。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地址:江苏大学三江楼十四楼 邮编:212013

电话:0511-88780186 传真:0511-88780186 电子邮箱:Manager@ujs.edu.cn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